波拉瑞LGBTQ+文学奖因长名单入选作家约翰·伯恩引发众怒而宣布今年停颁,这堪称图书界近年来最令人费解的立场逆转事件之一。伯恩的小说《地球》凭文学价值入选,但这位自豪地自称"排斥跨性别者的激进女权主义者"、且胆敢与跨性别运动死对头J·K·罗琳合影的爱尔兰作家,在8月1日长名单公布后立即遭到口诛笔伐。
评委们愤然辞职,其他入围作家斥责伯恩的观点"令人作呕"且"可恶",由800人联署的公开信四处流传,谴责这位作家及奖项主办方竟敢将其纳入考量。
主办方最初试图坚守立场,辩称:"即便在社群内部,我们对实质性问题有时也会持有截然不同的立场。眼下正是这种情况。"伯恩发表了一份体面的公开声明,证实因入围长名单而遭遇"海量霸凌与恐吓",但他并未主动退出评选,而是请求评委们不要将其作品列入决选名单。这种让步显然未能平息风波,波拉瑞主办方最终屈从于压力,直接取消了本年度奖项,使本可受益的作家错失良机。
该奖项未来何去何从无人能料。波拉瑞奖的存在向来具有积极意义——它让常被主流文坛边缘化的作家获得曝光机会,当然还有亟需的奖金。但奖项性质也意味着,像艾伦·霍林赫斯特这样的知名作家——当然还有伯恩——将与鲜为人知的作家在完全不平等的平台上竞争。自2011年作家保罗·伯斯顿创立该奖以来,关于LGBTQ+写作的争论愈演愈烈;焦点不再是"何为LGBTQ+文学",而是"LGBTQ+文学应为何种形态"。因此主办方声明"决定暂停今年评奖,同时增加评审团中跨性别与非二元性别评委的代表性"。
处理这个棘手问题存在多种路径。或许更公平的做法是放弃基于文学价值的竞争性评奖,将资金转为专项补助,资助最需要经济支持的特定作家群体。否则难免令人怀疑未来获奖者并非凭借作品质量,而是因其符合某种政治正确的公众形象。然而正如伯恩支持派在社交媒体所示,这场斗争绝非单方主导,若有富裕资助者故意唱反调筹办反跨性别文学奖,也丝毫不令人意外。无论何种走向,混乱似乎已成定局。
作家的收入正逐年锐减。出版商预付款持续缩水,图书销量不断下滑,体面或不体面的曝光机会都在减少。过去小说售出千册会被视为惨淡甚至危及职业生涯,如今却成了值得追求的目标。这场公开闹剧的可悲副作用在于,它加剧了文坛不可挽回的割裂态势,使其沦为哗众取宠的附庸而非优秀作品的殿堂。可惜那个推崇作家及其作品本身、而非关注其代词或香槟合影对象的时代,恐怕真的一去不返。善意铺就的,往往是通往地狱之路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蜀桥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sqkcsj.com/zzzl/202509-3828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蜀桥号的签约作者“admin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约翰·博因与波拉里奖背后的苦涩真相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蜀桥号]内容主要涵盖:本站内容主要涵盖
本文概览:波拉瑞LGBTQ+文学奖因长名单入选作家约翰·伯恩引发众怒而宣布今年停颁,这堪称图书界近年来最令人费解的立场逆转事件之一。伯恩的小说《地球》凭文学价值入选,但这位自豪地自称"排斥跨性别者的激进女权主义者"、且胆敢与跨性别运动死对头J·K·罗琳合影的爱尔兰作家,在8月1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