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到手机弹出提示“梅林识别到新鸟种!”,我才注意到那只猩红比蓝雀。
尽管这种鸣禽羽色绚丽——深红身躯衬着墨黑双翼——但在森林中却难以发现,因为它偏好栖息于高处的树冠层。未经训练的耳朵听来,它的鸣叫声与知更鸟有几分相似。
但免费的梅林鸟类识别应用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手机实时录音,检测到附近很可能存在猩红比蓝雀。我暂停徒步,静静扫视树梢,在鸟儿持续鸣唱时发现了它,随即点击按钮将这一物种加入我日益壮大的鸟类观察"生命清单"。屏幕上飘落了数字彩带。
如同现实版的《精灵宝可梦GO》,这种"全部收集"的驱动力促使我不断扩充梅林清单,帮助我在墨西哥发现了大食蝇霸鹟,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锈颊钩嘴鹛。但正如越来越多AI自然应用用户开始发现的,有时最伟大的发现就在身边。
"五年前我们的典型用户群体是退休人士和资深观鸟爱好者,"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梅林应用经理德鲁·韦伯表示,"如今我们看到大量二三十岁的用户在TikTok或Instagram上分享内容。"
你现在是鸟类爱好者了吗?
"我现在是鸟类爱好者了吗?我现在算鸟类爱好者了吗?"一位TikTok用户难以置信地惊呼——她的梅林应用在开启五秒内就识别出簇山雀、主红雀和卡罗莱纳鹪鹩。
另一段视频显示西雅图海鹰队四分卫萨姆·达诺对这项技术赞不绝口。
"那是北方嘲鸫,"当时27岁(现28岁)的达诺微笑着说道,他坐在户外躺椅上高高举起手机。
该应用并非始终完美,嘲鸫——因其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——有时会让AI困惑。当你把应用开着录音放在纱窗边时,飞过你家并发出鸣叫的真是大雕鸮吗?可能是,也可能不是。
"低频声音具有挑战性,因为存在其他低频声源,比如驶过的车辆,可能会造成误判,"韦伯解释道。
AI自然应用不仅限于鸟类识别
新款iPhone和安卓设备的内置计算机视觉技术,使得识别植物和其他生物无需下载应用。只需查看刚拍摄的花朵,iPhone上会出现叶片图标,点击即可获取物种建议。
但对于较冷门的动植物和昆虫,其AI准确度并非最佳——且缺乏梅林和基于图像识别的iNaturalist等免费应用提供的沉浸式社区与公民科学体验。
随着全球动物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加速,提交给非营利组织运营的iNaturalist及康奈尔大学梅林应用的每个观察记录,都可能为保护研究提供助力。
iNaturalist执行总监斯科特·洛阿里认为,用户识别后院植物的需求只是他们参与应用的起点。
"我们的策略是构建由热情投入的自然守护者组成的社区,他们不仅学习和分享自然知识,更是创造生物多样性数据和保护行动的重要推动力,"洛阿里表示。
若提交iNaturalistAI建议的错误识别结果,通常会有专业人士礼貌纠正。达成足够共识后,系统将通知您的观察记录已提升至"研究级别"。"
勿用AI应用识别陌生浆果(但我确实这么做了)
八月在怀俄明州荒野徒步时,为寻找果酱制作者和灰熊最爱的越橘,我始终开着iNaturalist应用。
虽然难以找到越橘丛,但该应用帮我发现了其他果实:一种被称为萨斯卡通莓的服务莓;叶片宽大、类似树莓的蓟莓;以及格林氏花楸树充满活力的橙色浆果。经过多方资料比对,我品尝了这三种果实。前两种甘甜,最后一种苦涩难咽。
"对于食用植物这类重要事项,绝不应轻信任何自动识别结果或网络陌生人,"洛阿里强调,"因此我绝不赞同这种做法。但我坚决支持人们去了解动植物。"
iNaturalist执行总监斯科特·洛阿里将用户识别后院植物的需求视作参与应用的起点。该非营利组织还拥有姊妹应用Seek,更适合儿童使用且操作更简易。
在其他场景中,我发现它特别有助于识别需要规避的事物——毒葛、毒橡树、携带疾病的蜱虫——以及需要消灭的事物,比如已入侵美国至少19个州的入侵物种斑衣蜡若虫。
————-
是否有您认为需要解读的科技话题?欢迎将建议发送至[email protected],助力未来版《科技小贴士》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蜀桥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sqkcsj.com/qwds/202508-1498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蜀桥号的签约作者“admin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一条科技小贴士:告别聊天机器人 带上AI自然应用去观鸟远足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蜀桥号]内容主要涵盖:本站内容主要涵盖
本文概览:直到手机弹出提示“梅林识别到新鸟种!”,我才注意到那只猩红比蓝雀。尽管这种鸣禽羽色绚丽——深红身躯衬着墨黑双翼——但在森林中却难以发现,因为它偏好栖息于高处的树冠层。未经训练的耳朵听来,它的鸣叫声与知更鸟有几分相似。但免费的梅林鸟类识别应用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手机实时录音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