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:时至今日,人工智能(AI)显然已无处不在。事实上,从黄循财总理最近的国庆群众大会演讲来看,它只会更深入地融入新加坡的工作、学习和生活方式中。
尽管他承认人们对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存在担忧,如过度依赖、批判性思维能力丧失以及走捷径的诱惑,但黄先生也敦促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其潜力保持开放态度。
他指出,挑战在于找到正确的平衡点:让年轻人充分享受技术的好处,同时保护他们免受潜在危害。
但在实践中,尤其是对父母来说,这具体意味着什么?
最近《海峡时报》 Talking Point 对500名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,84%的中学生已经每周至少使用AI来完成作业。
由于ChatGPT的年龄限制,你不会找到针对13岁以下学生的官方调查。然而,我认识许多家长让他们的上小学的孩子使用ChatGPT,因为它已经变得如此普遍——ChatGPT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已经积累了超过8亿的周活跃用户。
然而,同样的父母也担心生成式AI是刺激还是抑制学习。
几个月前,我为100名家长组织了一场关于生成式AI的网络研讨会,他们的问题很有启发性:“我们如何培养孩子负责任地使用生成式AI?”;“我如何帮助孩子辨别真假图像?”;“在让孩子利用AI学习的同时,如何保护他们免受AI的危害?”
我也一直在为中学教师举办生成式AI研讨会。他们同样感到担忧,并努力跟上生成式AI的发展步伐。例如,最新版本的Google Gemini允许用户仅通过几个提示创建即时网络应用和网页,在非STEM人群中催生了一种称为“氛围编码”的新趋势。
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、家长和生成式AI教练,我相信,即使我们正经历巨大的技术变革,我们成年人在引导孩子方面也扮演着关键角色。我们必须为自己和孩子装备三样东西:AI素养、对学习过程的清晰理解以及深厚的人类价值观。
家长必须具备AI素养我相信当我说我们都必须成为懂AI的人时,家长们会抱怨。弄清楚现在的学校科目已经够我们忙的了,现在我们又多了另一门要“学”的科目。
好消息是,没有厚厚的AI教科书需要购买,你只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开始使用生成式AI,就能逐渐具备AI素养。
尝试使用像ChatGPT或Google Gemini这样的生成式AI应用程序来完成日常任务——检查语法、为演示文稿生成图像、进行在线研究或分析数据——以感受该技术的优点和缺陷。这种持续的实践也会让你发现生成式AI如何会“产生幻觉”(提供错误信息)以及无法完成其未经训练的任务。
和你的孩子一起尝试这个有趣的练习:在ChatGPT或任何生成式AI图像生成器中生成一个模拟时钟的图像。你会发现,无论你要求AI生成什么时间,时钟的指针经常卡在10:10。这是因为生成式AI训练所使用的大多数钟面图像都是手表广告,设置为10:10以便清晰显示品牌标志。
一旦你熟悉了机器的“思维”,你就能更好地指导你的孩子。
理解学习过程在ChatGPT问世后的头两年,推出了许多工具来检测学生作业中生成式AI的使用情况。也有新闻报道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作业是否使用了生成式AI的争议。
如今,许多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,没有AI检测工具能保证100%的准确性。
在《海峡时报》的报道中,新加坡国立大学(NUS)讲师Jonathan Sim演示了同一份作业如何被一个工具标记为74%由AI生成,而被另一个工具判定完全由人类创作。
如果你问我,既然许多人已经在使用生成式AI,那么了解人们如何学习,并确定何时在学习过程中排除技术干扰,会更有建设性。
例如,在小学阶段,学习乘法表仍然需要死记硬背,否则我们成年后将无法进行心算。当然,我们不应该依赖ChatGPT来告诉我们“50 x 50”的答案吧?
在论文写作方面,可以从AI生成的观点开始,但论文必须手动撰写,以便让大脑进行综合思想和概念的工作。之后可以应用生成式AI来评估论文和检查拼写错误。
这可能意味着回归纸笔书写的场景……以及许多酸痛的手。
在我任教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(NTU),我已开始转向更多的口头评估,而不是传统的书面评估。在口头陈述期间,本科生必须阐明他们的思维过程,并准备好回答我的问题。这非常耗时,但这是一种经过时间考验的教学方法,由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2000多年前传承下来。
一定要与你孩子的老师讨论他们关于AI使用的政策,并了解AI在特定科目中如何提供帮助或造成阻碍。
培养人类价值观对父母来说,最困难但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孩子辨别生成式AI的正确和错误使用,尤其是当我们被海量的AI生成内容淹没时。
既然深度伪造和错误信息如此难以与现实区分,一个人该如何做到这一点?
我的观点是,我们需要加倍努力地灌输诸如正念和诚信等价值观。
正如《连线》杂志联合创始人兼作家凯文·凯利所写:“很难欺骗一个诚实的人。”
具有高度诚信和正念的人会密切关注所看到的内容,不会只看表面价值。
我们需要教孩子们如何核实信息来源,记住机器没有道德观念,并了解在学校里实际上什么也没学的后果。
所有这些行动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保持我们人类能动性的愿望。生成式AI应用的免费可用性和易于访问性,使得将我们所有的思考和决策外包出去变得诱人。但如果我们这样做,我们就有可能迷失在AI算法中。
我们怎么能让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的孩子和我们自己身上?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蜀桥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sqkcsj.com/dasdq/202508-1484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蜀桥号的签约作者“admin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评论:家长应如何对待生成式人工智能?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蜀桥号]内容主要涵盖:本站内容主要涵盖
本文概览:新加坡:时至今日,人工智能(AI)显然已无处不在。事实上,从黄循财总理最近的国庆群众大会演讲来看,它只会更深入地融入新加坡的工作、学习和生活方式中。尽管他承认人们对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存在担忧,如过度依赖、批判性思维能力丧失以及走捷径的诱惑,但黄先生也敦促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...